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强化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中材科技作为科技型企业始终坚持深耕科技创新领域,不断加大基础研究的创新力度,强化工程化技术研究,持续推进产业化技术研究,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公司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依托劳模创新工作室,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研领军人才,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增强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
北玻有限王浩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工作室在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带头作用,激发广大劳模和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创造活力,以个人带团队,在推动公司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复合材料为研究方向,在新能源汽车、先进复合材料领域作出了积极贡献。
王浩,1962年12月出生,大学本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92年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优秀青年;2005年中材科技劳动模范。他从业以来主持完成科技部专项基金项目“抢险呼吸器用复合材料高压气瓶”研究工作,复合气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主持完成“某型复合气瓶”的研制工作,解决了高温工作复合气瓶制造的关键技术问题,满足了国家急需;主持完成“863”项目“先进复合材料高压容器制造关键技术”研究工作,针对未来航天型号任务需求,完成先进复合气瓶结构优化、高结构效率复合材料缠绕技术等方面研究,研制出35MPa复合材料结构效率38km的轻质复合气瓶;主持完成“863”项目“CNG汽车用金属内胆复合材料气瓶研究开发及产业化”工作,完成目标产品设计、成型及各项性能试验研究工作,形成批量化生产技术。获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发表论文十余篇。
王浩创新工作室目前人员有26人,均有多年的复合材料及相关专业的从业经验。教授级高工、高级工程师、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具有较高的科研生产技术水平。所从事包含设计、材料、工艺、机械等方向专业人员,专业结构合理、全面,具备丰富的设计与工程实践经验。
工作室工作场所总面积为1000m2,功能区划分完善。工作室区域有办公区,会议室,纤维缠绕机工作区域,气瓶内胆成型区,复合材料气瓶后处理区,复合材料气瓶性能实验区,实验室等7个工作区域。目前,现有国产及进口数控缠绕机5台、不同规格的固化炉数台、水压试验设备、气压试验设备、疲劳试验设备、水压爆破设备等,配套设施设备齐全,为科研生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创新工作室下设制造部、办公室、技术开发部。其中技术开发部负责新项目开发、新产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制造部主要将技术开发部研发产品进行批量化生产,协助技术开发部进行新产品的试制;办公室负责物资采购、产品销售、联络反馈等工作。创新工作室制定了《创新工作室学习培训计划》,以学习培训为途径,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建立一支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团队。依据《创新工作室学习培训计划》每2-3个月由技术负责人定期组织一次集中学习,学时不低于2小时,学习内容以岗位专业知识、创新项目相关知识、经验总结、新技术新设备应用为主。各工艺室负责人为主要授课人,负责编制学习计划和学习教案。依据《创新工作室奖罚制度》,对符合要求的成员予以奖励。
创新工作室每年为公司新毕业入职大学生开展复合材料成型培训,工作室以产品为切入点结合复合材料成型理论知识为新入职员工开展了专业培训,使新员工能够迅速适应专业岗位,2018年-2020年10月累计培训新员工75人。创新工作室每年接待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复合材料高分子专业在校生进厂实习学生人数达180人次,创新工作为不仅为这些高校学生开展课程培训,还组织学生参观生产现场让学生对产品更直观的认识。
创新工作室完成《航空用碳纤维复合材料高压气瓶组件设计与制造技术》、《航空复合气瓶轻量化技术研究》创新成果已在公司生产航空气瓶中进行了应用,2018年-2020年上述气瓶累计生产104只,共为公司带来568.1万元效益。《深海用复合材料压力容器技术研究》项目成果深海复合材料压力容器已实现小批量供,合同收入50.15万元。